土釘墻施方案.doc
土釘墻施工程序與方法1、程序土釘支護技術是由上而下分段施工加固土體的支護方法,需要土體開挖和支護工作密切配合,每次開挖深度一般不超過1.5m。土體開挖后實施土釘錨作業,采用如下工藝流程:現場情況的復雜根據程度,錨桿的長度和密度、噴層厚度、施工程序可作適當調整。2、方法2.1修邊坡根據基坑放樣尺寸放線,進行第一層土體的開挖。斷面挖出后,人工修整邊坡以滿足尺寸要求。要求坡面平整。2.2掛網、焊拉筋鋼筋搭接70mm,用鉛絲綁扎,網面與坡面距離不小于20mm,縱向鋼筋插入土中210mm,與下一層鋼筋搭接,與上層鋼筋搭接點要焊牢。為了固定第一排錨桿的鋼筋網,可在邊坡頂部打地錨或在邊坡頂下200-300mm處打摩擦錨桿。拉筋應和網片焊牢,且應插入層土中210mm。拉筋上部與上排拉筋焊接。第一層開挖修邊坡掛焊拉網筋初噴至網平定位打入錨管水泥漿制作注漿焊井字架復噴至要求高度第一層支護結束第二層開挖重復上述工序第三層開挖重復上述工序到底部標高結束2.3噴砼為了保證砼厚度,修坡完成后在坡面插標桿,每隔1m一根,露出坡面高度為噴層厚度。噴射砼采用干噴法,使用425水泥,骨料為中粗砂和直徑10~15mm的碎石,水泥:砂:石為1:2:2.5,水灰比為0.4~0.5,摻8640速凝劑,摻量為水泥的4﹪(可保證噴層10分鐘初凝),砼干料至少拌和三次。噴射機開機順序為先送風一再送水一后送料,關機順序反之。保證鋼筋保護層20mm。復噴前要先噴水清洗初噴砼表面,噴射時噴頭應與作業面垂直,噴頭至作業面距離0.6~1.0m,噴射順序由下至上螺旋運動?;貜椓喜坏迷儆?。要及時清理噴射機。2.4打入注漿鋼管(掏孔放螺紋鋼筋)。2.4.1注漿鋼管或錨桿(螺紋鋼筋)按錨桿制作規范制作。2.4.2根據設計要求的平面位置,選擇合理的機具。Φ32錨管用7655鉆靠空氣動力強制打入。2.5注漿2.5.1壓力注漿的漿液配置,采用標號不低于425號的硅酸鹽水泥。水灰比為0.4~0.5,根據現場情況摻入水泥量5%的水玻璃液,使漿體早強。2.5.2采用一次全方位壓力注漿,注漿壓力控制為0.3~0.5Mpa。水泥漿液應拌和均勻,拌和的漿液在初凝前用完,隨拌隨用。2.5.3在孔口設置止漿器,使其與孔壁緊密配合,注漿管插入止漿袋的注漿孔內,深入到孔底以上0.5m處,在控制的壓力條件下注滿為止。注漿開始或中斷30分鐘以上時,應用清水潤滑管路和注漿設備,注漿結束時,應及時清洗管路和注漿設備。2.5.4注漿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保證注滿注足。2.6錨桿頭固定網片外有拉筋,拉筋外有井字架,三者均與錨桿頭焊牢。十一、施工進度計劃開挖后土釘墻施工工期每層在48小時內完成,約4-6層。十二、突發事故預防措施1、邊坡流水嚴重,要查找水源而封堵,水源管件破壞要更換,或水源改道。下水道通暢。2、邊坡出現滑移跡象,可用斜坡、破腳堆載、打毛竹、鋼管來預防,也可以急補錨桿或卸載。3、邊坡有流砂、管涌可采用增強降水、壓密注漿,破腳堆載等措施。4、挖掘出現滑塌可采用頂、撐、破腳堆載方法處理。迅速用摩擦錨桿、鋼管支撐、填充,立即噴漿封堵,并限制挖掘。塌方處噴漿時須予留注漿管,等噴層初凝后,立即注漿,填補空隙。也可增打注漿花管補漿,使邊坡充實、充足,防止沉降。十三、設備、勞動力及能源需用計劃主要施工設備見下表:(分兩組,以下為一組施工隊所需設備)序號名稱數量序號名稱數量110m2柴油空壓機2臺5攪拌機3臺2噴漿機2臺6卷揚機1臺3注漿機(高、低壓各半)3臺7交流電焊機4臺4風鉆(7655鉆機)3臺8切斷機2臺5錨桿鉆機2臺9洛陽鏟30把勞動力數量可保證工程進度要求日用水量10噸,用電功率30千瓦/單套(不同時用)十四、施工進度1、施工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2、非本人操作的機械設備未經許可,不準動用。3、注漿、噴漿、電焊人員必須帶上防護眼鏡及其有關防護用具。4、安全用電,未經電工允許,不準亂拉、亂接電力線路。5、各工種施工人員必須按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文明施工。十五、工期保證措施土釘墻支護施工與基坑開挖同步進行,即土方挖露出基坑邊壁斷面時,立即采用噴射混凝土封閉土體,然后完成其它工序作業,根據開挖土質情況及時調整錨桿長度和密度。為使開挖盡快進行,邊坡斷面土體暴露時間不得超過24個小時,最后一方土清理完畢后一周內,其支護工作全部結束。十六、質量保證措施現場工程管理、技術人員堅持跟班作業,及時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確保每道工序的質量符合要求。施工現場由專人進行位移監測,并做好施工記錄和分析工作;支護作業采用逐層開挖,逐層支護,需要同開挖密切配合,保證必要的作業場地。所用材料均應有產品合格證,水泥應有出廠檢驗報告單,必要時須進行化驗。對每個施工環節應嚴格把關,對錨桿長度、錨桿制作質量,砂漿配比,添加劑比例,注漿飽滿程度,土釘頭焊接質量,進行嚴格監督檢查。無特殊情況下,一定要保證每孔的注漿量。支護施工期間和施工完成一定時間內,嚴格監測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